設定好參數,在手機上輕輕一點,隨著“嗡嗡”的轟鳴聲,無人機勻速飛越田野間,開始施肥作業(yè)。田野上,秧苗青翠,生機勃勃。5月25日中午,找到姜奀水時,他正“纏”著無人機操控手討教操作技術要點。
“這機器太牛了。施個肥,一畝地三四分鐘就搞好。”說起無人機作業(yè)的優(yōu)勢,姜奀水嘮了一大堆:效率高,同面積的噴灑作業(yè),無人機用時只有人工的十分之一;播撒勻,不像人工播撒憑手感“厚薄不一”;適應性強,白天黑夜都能作業(yè)。
姜奀水是廣豐區(qū)桐畈鎮(zhèn)高廳村的種糧大戶,是一名地地道道的老農人。2003年,在外從事建筑業(yè)的姜奀水毅然返鄉(xiāng),一頭扎進農田里。他從駕駛農機代耕起步,之后拉著一幫“老把式”創(chuàng)辦了合作社,做起了糧食種植、糧食加工、農機社會化服務等綜合性經營。
科技是農業(yè)的“翅膀”。近年來,廣豐區(qū)通過落實落細農機補貼、開展“農機大比武”、組織農機手培訓等方式,提升農業(yè)機械化水平。“旋耕機、收割機、插秧機、拖拉機,都換了幾代?!苯獖C水介紹,依托科技助力,大伙種糧的底氣越來越足,收益越來越好?!叭ツ晡覀兎N植了1800多畝,今年我們就把規(guī)模擴大到了3000余畝。有這些‘鐵疙瘩’,播種、管理、收割不成問題。”
嘗過科技種植“甜頭”的姜奀水,今年又建成了智慧育秧中心,新添置了無人機。“往田間科技管理投的每一分錢都有實打實的回報。”姜奀水自豪地算了一筆賬:育秧中心今春剛投入使用,除了自家播種的秧苗“不求人”,還為其他農戶提供了800畝禾苗。無人機可用于播種、施肥、運輸,折算下來,相比人工作業(yè),一年能省6萬多元費用。“你說說,這些投入值不值?”